2)第七百零九章 久违的胜利_回到明末玩淘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后、后妃、儿女享受天伦之乐。偶尔也可以自由的接见百官,出宫视察京城百姓,或是去京城大学堂听一听讲官讲学,何等的逍遥自在。

  劳神费心的事全担在方原的肩上,做出的政绩却由两人平分功劳,何乐而不为?!若在他之前主政之时,能有方原这种人在替他分担,他也不至于经常暴怒,动辄滥杀官员,在官场流传着暴君之名。

  内阁、六部,还有京畿的百官对这一场胜利也是盼望已久。

  崇祯主政之时,换了四、五十个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兵部尚书被杀的成群结队。至于侍郎这些次一级的官员被杀了多少,就没专门统计过。

  这些朝廷官员在崇祯主政时,常常因为满清、流寇之乱是朝不保夕,随时担心头上的脑袋还在不在。

  如今方原主政,虽然对百官的监管要比崇祯严得多,也逼捐过银子。但逼捐银子总归是一锤子买卖,交出了一半家财,还留了一半。如今大明的财政情况十分良好,方原又不会每年来逼捐。

  况且方原主政,对外战争连战连捷,这些官员再不用担心脑袋会不会被砍。只要能注意吃相,没有逼得百姓来告状,方原也不会因军政事务迁怒官员。这一个个大学士,尚书、侍郎的官位总算是坐稳了。

  之前被逼捐的,没了就没了吧!只要官位能保住,细水长流之下,还可以再慢慢捞回点损失嘛!

  综合来说,这些官员还是愿意支持方原来主政,胜过崇祯。他们中大部分人,对方原凯旋而归,是发自内心的欣喜。

  方原在百官的朝贺中,与崇祯一同进了乾清宫。

  方原向崇祯汇报了辽西大捷的战报,也如实的告知了与满清和谈的内容,满清的和谈国书也会在日内送至京城。

  崇祯听了是大喜过望,想对方原进行嘉奖,但方原早已是位极人臣,是赏无可赏,只能转而奖赏方原的儿女。

  除了摄政王世子方和无须册封爵位,方原的儿子方信封为亲王。女儿方沐、方瑜尽数封为了公主。

  在凯旋而归的数日后,方原开始做了两个军政事务的调整。

  其一是将之前反对方原的史可法、黄道周二人,安排了合适的去处。史可法既然是大明忠臣,方原就派他去了陕西,担任陕西巡抚,专职负责陕甘宁疆等地的安抚工作。史可法是不是能臣,干臣,有没有资本一直和方原叫嚣,拿出实干政绩来说话,而不是空谈。

  黄道周既然自诩大明第一直臣,清正廉洁,方原就安排他去了凤阳的司法总督府,担任总督同知一职,给胡琦当了副职。黄道周若真的是大明的直臣,就去多抓几个贪官污吏出来看一看。

  其二,就是整编晋军、关宁军的工作。

  方原取消了晋军、关宁军的独立编制,将两万晋军,关宁军一万,尽数编进了京畿军区,京畿军区的兵力也达到了十万之多。

  辽西大捷之后,方原无论在朝中,还是军中的声望已达到了顶峰。周遇吉、吴三桂再也无法做出任何反对,只能无奈的接受了亲兵被整编的事实。

  为了安抚二人的情绪,周遇吉还是担任北部军区的副司令,兼兵部左侍郎。而吴三桂免去了蓟镇总兵之职,转而加了个征南将军的封号。这个征南将军就是杂牌封号,并没有任何权力。

  吴三桂能深刻的感觉到方原对他,还有对关宁军的敌意。但事到如今,所谓的大明第一劲旅,每年耗费大明四百万两银子的关宁军已彻底的烟消云散。

  关宁军的将领被方原拆得七零八落,要么被安置在州府的卫所,要么被编进了北部军区、京畿军区,吴三桂本人的军权也被尽数没收。

  吴三桂内心再有不满,也只能独自吞下苦果。

  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保住吴家满门的性命,好好的过日子了吧!

  (回到明末玩淘宝)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