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拍即合_重生之工业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啊。”

  陈立东一听,这事儿有戏,赶紧说道:“领导,我们东华愿意为盘山港的建设添砖加瓦。”

  沈一鸣一击掌,说道:“那太好了!”

  说完,站起来,走到办公桌后,拿出一卷地图铺在办公桌上,向陈立东招呼道:

  “小陈,你来看。”

  沈一鸣指着现在港址的位置,说道:“这里就是新建的盘山港,现在已经又两个三千吨泊位,我们准备启动盘山港的二期建设,抓紧提升接卸能力,争取把吞吐量做大。

  如果有东华的支持,这个目标就指日可待了。”

  陈立东看着地图低头不语。

  沈一鸣问道:“小陈老弟,我拿你没当外人,你有啥想法就说。”

  陈立东道:“领导,这里的水深是多少?”

  沈一鸣道:“平均6米。”

  陈立东摇了摇头说道:“太浅了,这条海沟应该是15米吧。”

  沈一鸣道:“涨潮的时候确保有15米。”

  陈立东建议道:“我认为,应该把码头修到这里。”

  沈一鸣大吃一惊,说道:“那就需要往那边填进一大块区域,施工成本太高了。”

  陈立东凭着后世的经验道:“现在的港址在辽河口,河道有点逼仄,我估计每年都要清理航道。

  如果把码头延伸两公里到这条天然海沟,自然洋流就能确保航道不被淤积。

  15米水深的码头,最少能接卸10万吨的货轮,甚至接卸20万吨都有可能。”

  沈一鸣比划着地图说道:“你说的有道理。现在的港址,是在原来渔港的基础上改造过来的,水浅、航道窄,还需要定期清挖。

  可是这样的话,至少需要几十上百亿的投资。我们盘山不比蓝市,今年财政收入大概只有6个亿。

  杯水车薪啊,没有省里的支持我们是搞不定的。”

  陈立东盯着沈一鸣说道:“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东华可以来搭建框架。

  不过有一个条件,我们要把这里建成业主码头。

  您看这样行不行。

  由东华负责填一条路到这条海沟,然后通港路的右边交给东华,向辽河口这边延伸的岸线归市里,由你们自己建设港口码头。

  东华这边的岸线由我们负责开发,包括腹地围海造地造出来的区域,都是我们东华的建设用地,由我们来规划建设。”

  沈一鸣听完陈立东的话后,嘴巴大张,这孩子太能忽悠啦。

  不过如果陈立东真的能把岸线推进到这里,的确能提升盘山港的量级。

  现在的盘山港,顶多算是一个河口港,由东华这么一弄,盘山港甚至有望成为世界级港口了。

  不过,是否可行自己说了不算,得需要充分的论证。

  至少需要勘测这里的地质条件,洋流状况,潮汐规律,还要考虑海洋生态。

  然后做一个规划,造一个预算,看看到底行不行。

  于是,沈一鸣把电话打给了盘山港务局的局长李满仓。

  李满仓是个大高个,红脸膛,参过军,甚至上过战场。

  他今年49了,正月二十五的生日。

  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这天的时候,男人们负责把水缸挑满水,粮囤堆满粮。

  女人们要拿着簸箕,装上米糠,随着风颠起簸箕,去除秕糠,留下粮米。

  老人们负责用芝麻油做成灯盏,并且焚香祷告,向财神爷、向祖宗们祈求,祝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正所谓: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

  又扯远了。

  李满仓只用半个多小时就赶到了市里,听完陈立东的想法后,说道:

  “就该这么弄!”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