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4章 224 见王锡爵_寒门之士[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甚多,扬州盐业的秩序由他整顿,秩序一清,盐商们只专心挣钱就足够了,获利反倒比过去更多。

  听在不喜柳贺的人耳中,柳贺简直是阴魂不散的存在。

  柳贺是不知晓宫中有这一遭,若他知晓,恐怕要感慨一句,哥虽不在京城,京城却有哥的传说。

  不管旁人想法如何,他是意志坚定之人,只做自己必须做的事。

  这一期育言报,柳贺因写农事所得受到满朝瞩目,论科第,满朝文武没有能与他相较者,他都如此重农,日后官员士绅谁若对农事不屑一顾,旁人便要问一句,您科第如何在朝中又当什么官

  有柳贺带头,官员士绅看育言报时便对农事多了一份关注。

  事实上,到了万历朝,朝野内外已经有了对农与商的争论,农为本,而商获利甚多,许多士绅便提出,要农商并重。

  这种理论本身无错,但商之所以为时人所弃,也有商人狡诈之因。

  试想一下,百姓一年在地里刨食,辛辛苦苦不过挣了几两银,商人一倒手便能赚取许多利润,粮食丰收时便联合抑制粮价,致百姓丰年比贫年日子更难过,到了百姓家中无粮时,商人们又坐地起价,令百姓以数倍价钱购买粮食。

  商人本身是不生产的。

  柳贺上辈子看过一部电视剧,剧里说,百姓们吃着商人辛苦运的粮,没有商人吃不上饭、穿不上衣,这就不知将农民与织工放在何处了。

  商人在大明为最贱,便是贱在此处。

  育言报眼下已经有了争农与商的苗头,柳贺觉得,可惜这个时代的信息实在不发达,不然就将各种作物收购价几何在报上标注清楚了。

  而后一期育言报终于将柳贺乡居小记一文登了出来。

  到了此时,即便沈一贯有意见,也不得不闭上嘴巴。

  柳贺眼下是公认的文坛大家,育言报所收稿件一向是择优登载,柳贺文章发在此处,育言报便不可能弃他而取旁人。

  何况这篇乡居小记描写可谓意境深远。

  经柳贺那篇祭师文,天下读书人知晓,镇江府丹徒县有一位孙夫子,而乡居小记一文则将柳贺家乡美景写出,此地有山有水,可远眺长江,渡口游船如织,绿树葱葱,百姓安宁,经他所写,镇江府的美景跃然纸上。

  柳贺极少写散文,这篇乡居小记不似他从前文章那般棱角分明,但一篇读完,却有一股清新之感扑面而来,令人心中欢快。

  “柳泽远文章已是大成了。”

  “此人投身官场倒是可惜,若一心写文章,史书上必能有他姓名。”

  “好文难得,自祭师文后,便是这乡居小记最合我心意,泽远他回乡有空闲,不写上十篇八篇怎么能行”

  听黄凤翔这般说,罗万化不由笑道:“鸣周兄,你且放过泽远吧。”

  黄凤翔道:“待泽远回京,我定要他将这文章抄录下来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