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3章 兄弟们,我好像看到了一台古代_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3章兄弟们,我好像看到了一台古代计算机?

  五营发展纺织产业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撮而就,得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

  起手第一步,宋应奎认为首先是得织出羊毛布,将羊毛脱脂和用羊毛织布这一系列的技术和生产环节问题给理顺了。

  “郭掌柜,你得亲自去趟三岔口,与藩商们沟通一下,就说我五营将广收羊毛,他们运过来多少羊毛,我们就要多少羊毛,并且将收羊毛的价格议定个标准。收羊毛的价格哪,在不影响进货量的前提下,尽量往下压一压,毕竟这不是一次性买卖,往后我五营要一直进羊毛。”五营本地也有养羊的,但产量有限,也没大规模扩产的条件,要想真正做成产业,原料这块还得靠以黑泽部为代表的肃南草原上的半藩子部落。

  “镇守、羊毛咱要一直收吗?咱们需要做多少毡啊?”大郑人对羊毛的用途,首先想到的就是擀毡,除了擀毡羊毛在其它地方用处不大。可毡这东西哪,不具备外销的条件,郭凯峰有点弄不明白宋应奎为何要向藩部大规模的采购羊毛。

  除了游牧部族外,西北边地的郑人也大量用毡。只是凡是用毡的地方,多多少少都会养羊,原料主要通过自给。毡还经久耐用,一般家庭擀上一副毡能用几十年。从用途上来说,这玩意也不广泛。因此毡的商业业态是以擀毡匠上门服务为主,游荡在西北边地的毡匠们,走东村进西庄,寒来暑往的在四处擀毡。一个村子擀上一回毡后,未来十几年可能都没这个需求。

  “过几天你就知道本官要用羊毛干什么了!你只管放心大胆的与藩子们谈,他们有多少羊毛,咱都能吃的下。”

  没做出成品之前,很难把这事往清楚里说,面对郭凯峰的疑问,宋应奎懒得解释,反正简单的织出羊毛布来不难。听着肃南草原养的羊多,产的羊毛不少,可实际成为产业的时候,他们产的那点羊毛未必够看。

  让郭凯峰去三岔口采购羊毛的同时,宋应奎又召来了秦木匠等人,让他们想办法,先弄一套纺纱和织布的机械出来。起步阶段,先得依靠现有的技术,将羊毛布的样品做出来再说。

  “秦叔,在打听会做纱车和织机匠人的同时,顺便打听一下咱五营这边有没有会织布的人,若是有、也叫几个过来,一体参与到制羊毛织机的小组来。”若是没有收留的几千难民,整个五营可能都找不到一个会做织布机和会织布的人,好在来的这些难民中应该有会这项技能的人。

  做织机是匠人的活,招几个织布工干什么?秦木匠不是很明白原委的说道:“大人、会织布的一般是妇人,招她们和我们一块做纱车和织机怕是无用?”

  真不是搞研发的思维,不了解用户,研制出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