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4章 为什么地主的扩张欲望不如资本_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节奏肯定会加快。

  召天下最好的匠人来五营,现阶段来说只能算个理想。但将风放出去后,多多少少会来一些匠人的,聚少成多、持续经营,终有一天五营会成为天下匠人心中的圣地。

  秦州离大郑腹地比较近,在秦州放风相对容易传到大郑腹地。而大郑应该是这个时空能工巧匠最多的地方,挖大郑的墙角相对容易操作些。除了挖大郑的墙角外,出台的这些政策也针对其它区域的匠人,总之鱼饵是抛出去了,就看能捞多少鱼出来了。

  免费提供场所、税收上进行减免、对优势和重要产业提供无息贷款,这已经是能想到的最优政策组合了,对一个工科生来说,似乎脑子里也没比这更好的记忆。最起码要比大郑那边对工匠的政策好太多,吸引力还是有的吧?

  如何繁荣经济,此前宋应奎第一反应就是招商引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发现这个思路好像不对!

  招商过来干什么?这个时空的商业就是纯粹的买卖,你有买卖条件不用招商,商人们也会过来,没有买卖条件想再多的盘外招也于事无补。

  引资就更扯淡了,这个时空所谓的投资就是买地,五营有什么地可卖?莫说五营了,就是整个西北边地,也没几块地能让真正的豪门大族看上眼。

  河西那边好像还好点是有一些豪族的,但瓦州、巩昌这一带,像魏家和李家已经算是顶级豪族了,而他们这样的家族放到大郑腹地连看都不够看。

  这说明什么?肯定是不能说明这一带发展的够平衡、贫富差距拉开的少。只能说明这一带真是没啥发展前途,不被人看上眼。

  即使有好地,弄一堆买地置产的地主过来,也对促进社会进步无太大意义。

  想要在地盘小的情况下还能有作为,最好的出路就是攀工业,将工业堆起来,竞争力就上来了。

  五营需要的不是地主,需要的是工业资本家。引进不了大的资本家,那就引进小的慢慢的将起扶持做大。仅靠城主府一家来做大做强工业,只能算是一支独秀。俗话说的好,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竞放才是春。当五营有数十家上规模的工业实力时,不用城主府瞎操心,仅靠着那些工厂主,就能将事业往前推。

  稀里糊涂成为军阀之后,宋应奎便开始琢磨和思索治理之道。坦白说、时至今日他都有很多疑惑。后世的教科书上,对资产阶级有个描述就是有很强的侵略性和扩张性。令人不解的是,所谓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都是掌握社会财富的团体吗?为什么关于地主阶级,就没有这方面的描述?

  有钱的地主,按理来说也有很强的让自己变得更富有和永远保持财富的欲望啊?

  经过刻意的观察,发现的现象是大郑这边的地主,在进取心上的确要慵懒很多。他们当然有占有更多土地,尤其是好田的想法和欲望,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则显得佛系和粗疏很多。获得了土地后,想办法增加产量和收入的动力也不强。

  比如沿川那边地多一些的人家,就很少动心思搞水利,将地变得更好。如果说兴修水利牵扯太多不便操作的话,想办法给种田的人多弄点好的农具提升劳动效率总能行吧?结果、做这事的寥寥无几。五营这边的普遍情况就是,穷人没钱改善生产条件,有钱有地的富户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整个社会,仿佛一成不变一样,发展的极为缓慢。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