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八章 师兄弟组团忽悠来了_大顺小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证得了吗?

  所以扯了很长一段时间皮,终于定下新任扬泰知府胡思理。

  “扬泰知府,以前要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要得罪十位盐商。现在论和兄不用担心,十位盐商已经去其六,剩下四位,也成不了气候。现在的扬泰知府,比以前要好当多了。”

  朱焕华已经知道这位跟小师弟的渊源,真的用心说了些东西。

  “到了江都之前,可以先去拜访下益之,了解清楚盐政、漕运整饬的大略。论和如果能够搭上这两个顺风船,事半功倍。”

  “谢明夏兄指点。”胡思理诚心诚意地感谢道。

  “论和兄,听说覃阁老有意推举再明公接任工部尚书?”杨瑾突然问了一句。

  胡思理稍微愣了一下,朱焕华在一旁却听明白,原来这是良玉师兄请胡思理的原因。

  过淮安时,自己拜访过老师和小师弟,无意间提起陈如海的事。老师和小师弟的意见一致,觉得江南还没有到政清人和的地步,还有许多弊端需要陈如海这位能吏去清除处理。

  如此看来,杨瑾师兄应该跟老师和小师弟通过气,愿意不计前嫌,支持覃阁老,让陈如海回江南继续当布政使。

  另外找个人,先把工部尚书这个空缺占了,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听恩师说,覃阁老跟他提起过这件事。只是恩师觉得,工部尚书一职他恐难胜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

  胡思理对于杨瑾今天为什么要宴请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所以顺口就答上了。

  朱焕华在心里冷冷一笑,什么恐难胜任,无非是杨凌觉得工部尚书过于偏冷,又不能入阁,不大愿意费力气去竞争。

  “论和兄,这工部尚书一职,确实是份苦差事。我从南边过来,听说一堆的大料陆续自松江和明州起运,通过海上运过来,再从津沽转运京师。说那是给皇上修建玄都观和天元宫用的,都是不小的工程啊。谁要是做了这工部尚书,头号大事肯定是主持这两个宫宇道观的修建,吃力不讨好,再明公还是不要去凑这个热闹。”

  杨瑾听着师弟正话反说,恨不得给他连点三十六个赞。不愧跟在老师和小师弟身边历练这么久,又在江宁那个龙盘虎踞的地方做过正堂官,心思和说话的水平突飞猛进。

  胡思理也听明白朱焕华话里的意思。

  其它时候的工部尚书真是个偏冷差事,但现在的工部尚书真不是。玄都观、天元宫修建好后,不管谁在工地上辛辛苦苦督造,工部尚书的大功却怎么也跑不掉。

  现在朝野已经非常清楚,皇上真的十分好道,而玄都观和天元宫一直是他心念念的夙愿。要是主持修建好了这两样,圆了他老人家的念想,简在帝心,入阁还会远吗?

  恩师入阁了,自己飞黄腾达的日子就更近了。

  看到胡思理有心动的意思,杨瑾补充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