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京兵制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子,只要不是眼瞎的人,就知道,李遂与周梦臣不对付。

  而且周梦臣也调查过李遂。他其实公心还是比较多的。道德感非常强,否则也不会奋斗一辈子,又有能力,结果六十多岁才到侍郎。也不会因为区区一句承诺,而与自己的上官周梦臣,搞成这个样子。

  周梦臣对李遂的表现不以为意,说道;“这一件事情,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有。”李遂说道:“京营乃是祖宗之定制,周大人擅自改动,尤其不妥,此其一也。虽然南京而今是陪都,但依然是京师,外军入都城,乃是取祸之道。此其二,民本则邦宁,大人之雷霆手段,伤及无辜,百姓为之惊颤。此其三----”

  周梦臣听他还想四五六七八,一个尽的数落下去。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好了。好了。先说两件事情吧。”

  “我来之前,已经禀报过陛下。”周梦臣脸色庄重的说道:“虽然是祖宗之制,然倭乱以来,卫所军与京营都是什么样子,更不要说,倭寇区区五十人冒犯南京,简直是奇耻大辱。本朝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局面。陛下为之震怒。如果知耻而后勇,也就罢了。然你看京营上下,无不想苟且到天荒地老。哪里有一点点振作的样子。还兵变。这样的军队留之何用?引新军代替旧军,已经是朝廷的定策了,无非早晚。这一点,你如果不满意,可以上书弹劾我。不过,你在我麾下一日,朝廷一日没有旨意,你必须听我的。”

  李遂沉默不语。

  他其实也知道,京营各处都烂成什么样子的。北-京京营在丰国公父子手中,有稍稍振作的样子。北-京京营毕竟是朝廷的支柱。能如此振作,并不仅仅是丰国公父子的功劳,而是大明历代兵部尚书与勋臣们集体的功劳。在土木堡之变后,京营改为十团营,后来又改为东西两厅,引入外四家军,到了嘉靖朝,又改为三大营。可以说,大明历代君王,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想过振作京营,各种办法都用过。而京营也时常参与对蒙古人作战。这才一分元气,才有振作的根基。

  但是南京京营?承平日久,几乎是一团烂泥,就是拿最细的渔网在里面捞,也未必能捞出几个有骨气的。这样的军队,不裁撤等着做什么?

  而且还兵变。

  李遂其实并不反对对南京京营各部动手脚,他反对的是不经过朝廷同意的动手。而今周梦臣既然说了嘉靖点头,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周梦臣说道:“不过,你说的也有一些道理。外军入都城,的确不妥。不过,本朝也有班军制度,我本意是在南京有单独的驻兵,江南,浙江,福建等军队,每年有数营到南京驻扎。并留一勋臣统领南京驻军,同样我兵部也有如京营一般,有一人专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