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二章 御史出巡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代打仗的时候,其实也用过桑干河运粮的。只是而今不怎么走了。

  周梦臣这才想起派人勘探起来。

  毕竟,从北京到大同这短短一段路程,消耗的粮食甚至比从南京用船运到京师还多,一旦是变成了水运,即便是同样的数量,到大同的粮食,也能从七十一万石提高了几十万石,弄个一百万石差不多。

  不过,这事情说起来很容易。

  做起来可就不容易了。

  否则真的很容易,怎么没有人做了。

  周梦臣只是派人去勘探一下,做出一个预估,看看情况如何。再决定做与不做,还有该怎么做。

  但是杨继盛就觉得,似乎这一件事情,成功在望。这也是对周梦臣在施工方面能力的信任。

  也是出于这种信任,杨继盛决定弃马乘船,看看桑干河的航道。

  这个时候正是春天的尾巴。桑干河的水流到了一年最低的时刻,虽然不至于搁浅,但也行不了大船。杨继盛只能乘坐一个座比乌篷船稍稍大一点的小船,晃晃悠悠的向西而去。

  一路到了御河流入桑干河的地方,才转到向北。

  这御河,就是当年正德皇帝从此到大同,因此才有了御河的名字。

  这一条河更是在大同城下流过,与十里河一起成为大同周围重要的灌溉水源。

  这个时候,水位很浅,也只有杨继盛的船上在河上。

  此刻的杨继盛却看见了一个壮观的场面。

  他远远的看过去,就田间架起了大鼓。无数百姓光着膀子,手中拿着农具。听着鼓声的命令,就好像一条线一般,整整齐齐的向远处走去。

  这是在春耕。

  周梦臣紧赶慢赶,也不得不承认,有一些迟了。

  所以,要抓紧时间,将耽误的时节给补上去。

  周梦臣与官员乃至于百姓中的老农一个个商议,最后才想起了这个办法。看上去就好像是打仗一般,所有人的都一律军事话管理。对与大同外围的土地暂时放弃,暂时想将大同周围,十里河御河这一带的土地全部种上。

  也就是说,周梦臣查抄的五十万顷,其实没有可能在今春耕种完的。

  周梦臣为此又重新下了放田令。

  也就是说,任何人见到土地没有耕种,在官府报备之后,都可以耕种。如果土地是官地,则可以向官府申请佃种,官府收田租。如果是私人,官府在其中调节,让种地出一笔钱,算是补偿田主。

  至于田主不愿意。那就按大明律来办。

  大明律对于土地撂荒,是有惩罚的。当然了,大明律很多东西,都已经成为一致空文,但是周梦臣愿意,还是能拿来用的。

  总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大同春耕尽量多耕种土地。

  即便这粮食最后不到官府手中,但是民间多一口粮食,朝廷也少一点负担不是。

  于是乎,周梦臣将一切事务都放后面,一心一意的放在春耕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