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二章 大同旱情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河流的地方,根本不需要掘井。

  这十五米的深井,周梦臣当年在武昌搞打井机器排不上用场。因为太深了。

  压水井的原理是用大气压将水给压上来,一个标准大气压在是十点三米,也就是说,在密封完好的情况下,也不过能压十点三米,更不要说这个时代的密封并不完好。连十点三米的这个极限都达不到。

  所以,这种深井就不可能只打一个眼了。必须放开了挖掘。能容纳一个水桶打水。

  这工程量就大多了。

  而且做工面有限,也摆不开人手,非常危险。一旦遇见榻方,就等于活埋了。

  周梦臣说道:“不管怎么说,而今多打一口井,将来再遇见这样的事情,百姓就多一分活路。这样吧,传令下去,还是如春耕时候一样,让马芳放出探马,戒备鞑子,其余人统统去给我抗旱去。”

  “是。”下面人纷纷说道。

  周梦臣对徐渭说道:“徐先生,立即写奏疏给朝廷报急,让他加大对大同粮食,即便不能加大,本年的粮食能不能提前运到,记住不要折银,只要粮食。另外,你让朔州监先停下打造兵器,给我打造一套东西?算了,不用朔州监了,就在大同打造。另外哪里李宽渊最近怎么样?你亲自去联系,问一问鞑子那边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周梦臣有几分忧虑的说道:“秋天快要到了。”

  秋天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杀戮的季节。

  徐渭立即说道:“是。”

  在这个一件事情,徐渭插不上什么手。

  人才与人才是不一样的,徐渭虽然智计百出,不管是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还是战场上临阵设谋都有上佳的表现,但问题在这些政务问题上,任何奇谋妙计都没有什么作用。

  徐渭毕竟没有当过地方官,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也只能给周梦臣打下手,处理一些文字来往。

  在这方面,杨继盛却比徐渭强多了。

  杨继盛虽然没有当过地方官,他是真正的底层出身。自己下过田的,懂的种田是怎么一回事,在遇见旱情的时候,更需要什么。

  就在周梦臣忙于抗旱的时候。

  徐渭在李宽渊哪里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他二话不说将李宽渊拉来见周梦臣。周梦臣听到之后,立即大喜过望,说道:“此话当真,今年秋天,鞑子可能不会南下。”

  “的确如此。”李宽渊说道:“刚刚得到消息,辛爱与把都儿闹翻了。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此战不管是胜是败,鞑子都要休养生息。想来不会轻易动武。”

  周梦臣长出一口气,说道:“谢天谢地。”

  不是周梦臣仗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实在是周梦臣手中是一个烂摊子,什么事情都做不了,钱不够,粮不够,人丁不够,军队不够。后方该给的资源不够,周梦臣不休养生息一两年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