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九章 黑暗宇宙_深空之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认为,我们人类文明很可能已经收到过外星文明的电磁波问候,但因为这些电磁波太杂乱,或者强度太微弱的关系,错过了这些机会。”

  “毕竟,电磁波还是不适合远距离传输啊。除非他们的电磁波发射功率和一颗恒星一样,但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解释还算比较合理。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就算是强大的恒星,传地球上也就星星那么点,更何况是功率只有几千瓦的仪器,就算这些仪器的功率放大一万倍,也不一定能接收到。

  “那么,无人探测器呢?无人探测器不会衰弱,应该怎么解释?”兰波不服气地问道。

  海格尔想了想,即系说道:“像你说的无人探测器,也有类似的问题。它的飞行速度慢,可能需要百万年甚至千万年的时间才能飞往另一颗恒星。”

  “但这样的无人探测器,人类发射的数量也太少了,具体我没有统计过,但想来总共也就几百个。”

  “百万年的航行时间,这些无人探测器早就没电了,它们只能依靠惯性在宇宙中飘荡,或许与陨石发生了碰撞,或许坠落到了某个普通的行星中,种种意外都是有可能的。

  就算它的运气极好,恰好经过一个生命星球,因为是一件没有电的死物,也有可能被人当做太空垃圾或者是彗星,直接忽略了……”

  “因此,每一个探测器只有极低的概率被外星文明捕获,十亿分之一还是百亿分之一,或者更少?”

  “如果所有的文明像我们人类一样,漫无目的地发射几百个探测器,那么,我们地球文明确实只有极低极低的概率能接收到这些探测器。

  当然了,如果他们每年都发射几亿个探测器,那才有大概率能被人类发现。然而,每年发射几亿个探测器,从经济角度几乎不可能。”

  “这就是我的解释。”海格尔说完,静静地看着兰波。

  兰波想了好久,终于叹了一口气,重重地坐下。一时半会之间,他无可反驳。这种说法应该也是合理的。

  听到海格尔这番话,于易峰却感觉闷得有些喘不过起来。

  如果银河中有众多进化出智慧的文明,却因为距离太远的原因,困守在自己的星球,彼此之间永远也无法往来,那也太悲催,太残忍了……

  宇宙,真的是冷酷无比……

  于易峰忽然想到了那个漆黑的空间,那一片代表人类的黯淡星光,真的太渺小、太弱不禁风了……

  文明之渺小对比宇宙之浩瀚,真的太让人震撼,太让人绝望。还好,海格尔教授的说法也只是猜想,不一定是真实的。

  在众人沉默着的时候,海格尔教授又开口了:“这是我说的第一种可能,技术壁垒。还有第二种可能:毁灭性的科技。”

  “真理的海洋无穷无尽,我们人类就像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为了形象一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