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7章:斥候回归_壮哉大唐少年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承乾的优秀是历史公认的,史书记载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李世民非常喜欢他。

  李渊病逝,居丧期间,李世民下诏令太子监国权知军国大事,而李承乾“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干得相当出色。六月己丑,朝臣恳请李世民上朝听政,李世民应允,不过“细务仍委太子”,之后李世民每每外出巡幸时,都是由太子李承乾留京监国。

  由此可见,李承乾是非常出色的,只是李承乾随着年岁既增再加上患了足疾,开始叛逆起来。于是李世民“搜访贤德,以辅储宫”,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然而这些谏臣们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李承乾,一味的进谏是否能够将承乾已经出现偏差的行为纠正过来?因为通观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人的劝谏就能发现共同点——这三人几乎是比着上疏,而且措辞是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语一句比一句锋利,最后却根本收不到期望中的效果。

  李承乾不过盖个房子,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李承乾和宦官玩乐,于志宁又上疏批评他,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相比之下孔颖达更是激烈,他只要觉得李承乾一有不对的地方就立马犯颜直谏,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劝说过孔颖达,认为太子年龄既长,不宜总是当着面痛加批评指责,而孔颖达却表示我这样做“死无所恨”,结果是“谏诤逾切,承乾不能纳”。至于张玄素,那更是无时无刻不谏,言语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听他的,至于结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

  可以说,历史上的李承乾之所以变成后来那样子,并走上了谋反这条不归路,除了足疾而变得多疑的本身内因,那些毫不留情面的大臣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以为史书是刻意美化李承乾的形象,但真正与他相处之后,秦风才发现李承乾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储君。

  “明天或者会撤回中原。你与苏定方、程处默、尉迟宝庆他们率领边军先行。”

  “出变故了?”李承乾机警的询问。

  “我怀疑突厥人正在前方等着我们自投落网,同时,也怀疑有人泄漏了咱们的行踪,故而,不得不中途改变计划。”

  “查出来了没有?”李承乾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是哪个王八羔子干的好事?”

  “目前还查不出来,也没有证据,只有等明天斥候的消息来了再说。”秦风也不隐瞒,将自己的推测以及临行前的准备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但是,怀疑长孙无忌一事是断然不会说出来的。

  “针对我的是吧?”蓦然,李承乾如泄了气的皮球,有些呆滞的自语。

  “或许是你,或许是我。”秦风说到这儿,笑着说道:“木秀于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