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8章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_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持。如此等等,各说各的,还是没有达成一致。

  然而,各方又都急需这份盟约来鼓舞本国的士气。因此,虽然具体的细节没有谈妥,但是,不妨碍他们先把这份盟约公之于众。

  还真别说,这份盟约的效果还真不错,只是这大殿上的文武官员,就已经是乐呵呵了。感觉几个国家这么一结盟,他们的底气就足了!

  当然了,有个别聪明的,发现他隆王却不公布结盟细节,也让他们有疑心的。但是,在大家都高兴的大势之下,谁要去质疑,那绝对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了!

  散衙之后,消息传到民间,果然也能看到,阿瓦城内的权贵富豪等等,一个个都有生气了起来,就仿佛他们打败了压他们心头的那座大山一样!

  酒楼茶铺之类的地方,也多了一些热闹,有钱人家都愿意出来了。

  但是,他们怕是万万想不到,大明云南这边,巡抚杨畏知就是在等这个事情:好啊,这南边的几个国家竟然互相结盟对抗大明,这里面可是有朝廷叛军的,那没说了,必须打!

  随即,他一声令下,早已憋着一股劲的大明西南边军,立刻发起了突袭,打响了平叛第一枪!

  对于明军来说,不说以前曾经打下过阿瓦城,道路什么已经熟悉了。就算不熟悉,在这囤兵两年多的时间内,也早已摸得一清二楚了。

  更不用说,他隆王改革的时候,有整顿和加强阿赫木旦组织。

  所谓阿赫木旦,是东吁王朝直属于国王的兵农合一的组织,他们既是国王的佃农,又是国王的士兵。洞吾国王是否有力量进行统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有效地控制阿赫木旦组织。

  他隆王深知阿赫木旦组织的重要性,因此即位后,就采取了多方面措施,努力整顿和加强阿赫木旦组织。

  比如在1630年4月,他隆王下令调查阿赫木旦人员的户口,重新进行登记,编为炮兵、水兵、象兵、步兵、弓箭手、圆盾兵、长盾兵、宫廷卫队和掸族兵。

  他隆王还多次下令,严禁阿赫木旦成员混杂到阿台和奴隶中去。他在1636年8月5日的命令中,特别提出“要警告每一个人,不准窝藏从阿赫木旦组织中逃离出来的成员”,下令“检查债务奴隶,不让阿赫木旦混杂其间”。为了加强人身束缚和控制,当时已在阿赫木旦中实行了文身制度。

  换句话说,阿赫木旦组织中的兵其实是他隆王的奴隶,并且不是自愿的,要被文身区分身份,也多有逃跑的。

  这种兵役制如果遇到不强大的对手,那就还行;可是,一旦遇到强敌的话,作为奴隶的军丁又怎么可能为他们的国王出死力?

  大明这边都不用付出大的代价,稍微承诺改善一点他们的待遇,并且在大明强大的军力面前,顿时纷纷倒戈。

  大明军队不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