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二章_混在三国当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实话,会有那么多连董卓的暴.虐都能忍着不走,不愿背井离乡的那几十万户长安百姓,宁愿弃近在咫尺的天子而不信,也要慕吕布治下三郡的宽惠政策之名而来,是大大地出乎了燕清的意料。

  毕竟这一程路途遥远,行来凶险,需要的可不只是决心。为何舍近求远,直接去投靠五斗米教盛行的汉中张鲁不是更好?

  燕清很快又想起来,因益州牧刘焉未死,昏头昏脑的刘璋自然就没有继位,而那与刘焉交往甚密、容颜美丽的张鲁之母也没遭到杀害,张鲁也不可能脱离益州辖制,让汉中自立了。

  在百姓眼里,连天子都自身难保了,刘焉汉室宗亲的名头,又能值钱到哪儿去?

  跟广为流传的治理有方、人民和乐、就算难免有些战事也鲜少波及治下黎庶、施行仁政德政的吕布相比,明显后者才是活命的保障。

  饥荒蔓延,仓房里那本就所剩无几的余粮,可不会因小皇帝越来越少的颜面就放缓减少的速度,就跟已是十室九空的长安城一样,变得空荡荡了起来。

  刘协还眼巴巴地等着外地的臣子们送粮食来,苦苦支撑,皇帝与妃嫔的份例一再缩减,可节源也不过能多拖一时半会罢了。

  养不起那么多宫人,就只能放他们出去。可他们的家人多半都已随大流迁走,又哪儿有他们的活路?

  他们大声嚎哭,拼命哀求,也还是被侍卫铁青着脸赶出宫门,只能挖食城郊的草根野菜,勉强维生。

  马腾如此无情无义,也叫刘协倒尽了胃口,正所谓恨屋及乌,连马云禄那千娇百媚、楚楚可怜的面容,都没法让他生出半点往日的怜爱了。

  在粮食只够满朝公卿吃上五日的要命时刻,发出各地催粮的诏书陆续收到了回应,往常就有进贡的华阴县将军段隈和河内太守张扬还好,只公正客观地阐明了如今他们辖地也遭蝗虫荼害,百姓忍饥挨饿,他们尚且自顾不暇,只能勉强挤出一些了。

  刘焉刘表却过分得多,直接狠哭了一顿农田被害得颗粒无收,人相竞食的惨状,还道已难以支撑,请求朝廷拨款赈济。

  这何止是一毛不拔,还反过头来向他要粮了!

  把刘协气得浑身发抖,摔了手里的折子,当朝把那俩厚颜无耻的同姓远亲给骂了个体无完肤。

  其实地方遭难,朝廷赈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偏偏刘协这由董卓捧上皇位的稚龄皇帝,空有虚名,而无实权,连各地征收的税赋,都只入了当地州牧的钱囊,刘焉等人当时对董卓的暴行袖手旁观,对他的窘境,显然也是一清二楚的。

  要不是他还占了皇帝名头,只怕这气死人的敷衍奏折,都懒得送出天逢大旱,又有蝗害,田里的粮食被糟蹋了个遍,也的确是叫他们焦头烂额地大难题,哪儿有心情应付天子的无理取闹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