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四章_混在三国当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严格说来,燕清交到孙策手中的事主要有两件:一是去取得与黄巾交兵时战死沙场的兵卒名单,将死者军功折换成银两田亩,从官仓处申领救济,亲去抚慰遗孤;二是收纳江南一带逃难至此的流民,让他们以工代赈,帮寿春城建起排泄污水的陶制管道,再种植大量绿荫。

  孙策壮武,也有才略,可在燕清将大体流程都罗列得清清楚楚后,他还是来了个睁眼瞎般的一抹黑。

  别的不说,光这些他要么需上门拜访,要么可直接去军营通知,要么正出征在外,得耐心候其归来将领的名字,孙策尚且认不周全,顿时头大如豆。

  好在一想到公瑾就在城内,他心定不少,忙不迭地就去寻求这有力可靠的外援了。

  孙策摸着地儿时,周瑜恰就在驿站之中。得了燕清承诺后,他原打算再等个一日两日,再备上厚礼去以酬谢之名求见。

  不料燕清不但言而有信,还雷厉风行,距他提出冒昧请求只过去半日功夫,满心牵挂的挚友就生龙活虎地上门了。

  “听先生道公瑾在此,策还难以相信,不想真有其事。”

  二人情不自禁地紧紧相拥,不知过了多久,孙策才唏嘘着松开,任周瑜仔细地将他从头打量到脚,虎目湿润地感叹道:“策得君之谊,毕生足矣,死复何恨?”

  “既当瑜是弟兄,怎还无缘无故说些客套话?”

  一颗心总算落了地,周瑜佯装不悦地斥他一句,嘴角却不知不觉地带了笑。

  孙策诚恳道歉,做小伏低:“是策失言,任由公瑾处置。”

  周瑜莞尔道:“伯符尚有心思玩笑,瑜也可安心了。”

  对自己听闻噩耗后千里奔波,又不惜家财,不顾一切要将他救出的付出只字不提。

  除久未经日晒,肤色稍显苍白外,孙策的模样只比自己记忆中,那两年前的模样要成熟健实了几分,英姿勃发,酷似其父,双目精熠有神,可见这趟堪称横祸的牢狱之灾,并未叫他吃什么厉害的苦头。

  总角之交历经磨难,阔别重逢,自有无数知心话要说,等孙策终于想起来意,已是晚膳时分了。

  他刚要问出口,就想起了另一桩事,话分明已到嘴边,硬是被他改了去:“公瑾现可有出仕,或在某侯势中述职?”

  因孙坚英年早逝,孙策的境遇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方才话题虽多有涉及近况,都不可避免地主要在孙策身上打转,而忘了问周瑜。

  周瑜心思灵透,闻弦音而知雅意,光观孙策神色变化,就知这问并不简单,欣然道:“伯符怕是意不在此问。”

  孙策朗笑道:“非是策有意隐瞒,而是不好贸然出口,叫公瑾为难。”

  周瑜好笑地摇了摇头,据实相告:“瑜有一从夫,现于丹阳任太守一职,瑜偶有辅其行事,却无正式出任甚么官职。不知这个答案,可算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