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林家出继子37_红楼之我本凉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商的发展,缺一不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是何意思?”

  “王爷,皇上是个励精图治的君主,整顿吏治、勤政爱民,加强教化,都是他正在做,或准备着要做的,无需咱们做臣下的老生常谈。至于轻徭薄赋,那需要条件,国家要治民、养军、发展,修整水利、道路建造、建学堂、赈灾等等,哪一项不要银子,不要劳力?不顾现实的需要,一味拿着大道理鼓吹要轻徭薄赋,不是蠢,就是坏!”

  “说得没错!”忠顺王觉得这话正说到了心中:“皇兄已经尽量减轻赋税,他自己也一再省俭宫里的花费,本王执掌内务府,还不清楚么?可恨这些人如此苛刻!”

  忠顺王心里为永嘉帝抱屈,皇兄自登基以来,一再为国库空乏发愁,削减了后宫的开支,自己节俭着过日子。倒霉催的,都是父皇留下的烂摊子。他自己六下江南,挥霍无度,又为了宽仁的名声,纵容老臣勋贵们,国库的银子都被他们借光了,只出不进!如今还被士人们劝谏着要轻徭薄赋,难不成大家去喝西北风不成?

  “民以食为天,没有农业,百姓生活没有了保证,国家就会动荡,此为无农不稳!”林明安不便和忠顺王一起吐槽,其中还有太上皇的锅呢,他转开话题道。这一点无需多说,在古代社会,这是共识。

  “没有商业活动,社会资源就得不到交流,百姓生活就难以持续。我们在京城能吃到南方的稻米,用到江南的丝绸,山西的煤炭......都是通过商人贩卖得来的。离开了商人,就会产生商品的匮乏,生活就乱了套了。而且,商税收入也不菲。”

  “而没有工业,社会就没有发展,百姓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

  “你说的工业,是指百工?工部和内务府名下都管着不少作坊,有的能赚钱,有的未必。本王管着内务府,还是了解一二的。民间也有经营作坊的,不过是一份生计而已。”忠顺王摇头道,觉得林明安有些夸大其词了。‘工’一向都有啊,可也没见着国家因此富起来。

  “王爷说的‘工’,是说的作坊,一份生计。我那句话里的‘工’,是指工业。”林明安一时难以解释,古人理解不了工业的意思。

  他想了想:“您可以理解为通过技术的革新,让生产力得到发展,这样工坊就能用原来的一份力,得到几倍的收益吧。”

  “就像你献上的‘晒盐之法’一样?据说效果显著,皇兄正命下面紧锣密鼓地做准备,欲大兴改造。因为盐业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没全面铺展开来。等到成效显露出来,有这样实打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