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一章 弟兄们的零花钱与赈灾_抗日之超级壮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善事是会遭天谴的。重庆这两天的粮价已经涨到了162元一石,寻常小公务员的工资不过35到45块,科长级别也不过70至80块。单身汉住竹棚,收入全花在吃饭上或许能凑合养活自己。可是拖家带口的那些人就惨了,有门路的会弄些外饷,没门路或者老实人只能出入当铺和旧货市场。听说成都那头更惨,粮价十月头就突破了200元一石有记录称,1940年重庆一石大米为160斤,亦有人回忆1市石为140市斤或120市斤纵是县长、处长之类的高官,仅仅凭工资也是养活不了家人的。

  滇缅公路开通以后,东川那头用新组建的木炭卡车车队送来不少物资,其中有不少缅甸产的罐头和白糖,甚至还有咸鱼干,用来赈济灾民最合适不过。

  之前刘富贵在重庆买了三千亩地,粮食种子用的是这两年新培育出的“中农34号”,灌溉站几乎是日夜不停的在运作,又有外国化肥在那里撑着,今年的大旱倒是没对自家的收成造成太大影响。

  三千亩地,平均亩产量643斤1939年水稻平均亩产369公斤,但当时重庆气温属于一季稻有余、两季稻不足。收完稻子后地里又种了些山芋和土豆,这些东西产量大,侍弄起来也容易。

  湖南、四川、云南、陕西、山东鲁南、江苏苏北、广东潮汕是重灾区,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是常态,其他地方也并非乐土,河北等八个省份只是略好一些。

  曹二宝从库存的玉米里拨出三千万斤,一半运进陕西、一半运往洛阳。赵诚在滇缅公路开通以后组建了一支有六百辆木炭卡车组成的车队,日夜不停的缅甸运回粮食。粮食分出三分之一在云南赈灾,三分之一运往长沙,剩下的都用来在四川招兵。

  刘富贵有自己的打算,他的救灾计划将在成都等几个粮食价格最高的地区展开,他帮不了所有人,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每天三千斤粮食,再在锅里放上些白菜和土豆,足够七八千人活命。

  除了粮食,赵诚和刘富贵他们商量后决定,再投入两百美元的款子。直接把钱给老蒋的手下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那帮人会毫不犹豫的把一半装入口袋,剩下的那一半会换个方式拿走。与其让灾民们一边吃着发了霉的粮食一边咒骂,不如自己多花些功夫。

  杨森司令、范绍增司令和李甲豫司令在川内的关系都被动员了起来,与争名夺利无关,只是川军袍泽想为家乡父老做些事情。

  自民国十九1930年开始,川内天灾就没有断过,水、旱、蝗、雹,兵、匪战火,百姓苦不堪言。民国二十五1936年春夏,天灾到了极致,久旱不雨、粮尽草绝,杀人吃肉屡见不鲜,川内148县中受灾者有125县,除成都盆地各县尚有收成外,灾民达3700万以上。老蒋统一了四川,可面对灾情却一个大子也不肯掏。抗战爆发后,四川出兵出粮,现在国难加天灾,老蒋怕是更加指望不上了。

  靠人不如靠自己,川军将领们准备自己干!

  。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