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七章 “资敌”_抗日之超级壮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日军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不断强迫老百姓种植棉花和烟土,沦陷区的粮食种植面积急剧下降,根据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华北绝大部分沦陷区的粮食种植面积较战前已经减少了1o15。加上日军为保护交通线,在铁路、公路两侧修筑护路沟、封锁墙,生生把近十二、三万平方里耕地变成了蛇鼠虫蚁的家园。大灾一来,河北沦陷区的粮食产量较战前普遍下降了北三至四成,新乡、北平、天津等地粮食产量较战前下降的幅度达到了5o左右。

  收成少了,日军的粮食征收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翻番打滚似的在往上涨,各地征粮数额普遍在总出产的六成五至八成六。用日本人自己的话说,南洋用兵要粮食、养活日本国内的老百姓要粮食、供应沦陷区日本“移民”要粮食,华北的日本驻军和伪军更是粮食消耗的大户,光是那五万两千匹军马的消耗就天文数字。

  征税,强抢!只要老百姓稍有反抗,不是下大狱,就是被当成反满抗日分子给当场杀死。有时日本人也会文明一些,比如用近乎废纸的军票和联银券进行“征购”。

  根据统计,湖北等地小麦平均收购价仅有市价的三成,大麦、大豆、豌豆的平均收购价大约是市价的四成五。河南开封、新乡、淮阳等地因为距离国统区较近,为吸引国统区的粮食外流,小麦收购价要略高些,每斗粮食的收购价约法币121元约洛阳等地征购价的2倍,可是日本人出售给灾区百姓的价格却高达每斗2188元约洛阳同时期市价的26倍。

  农民们交完税以后,所剩的那点粮食根本不够活命,只得再去高价买粮食糊口。一来二去,沦陷区的粮价犹如脱缰的野马,越来越高!

  不少“聪明人”顿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把大批的粮食物资运到沦陷区贩卖,回程时再带些五金、手表、烟土之类的奢侈品,一来一回就是成倍的利润。

  倒腾这种“外贸生意”的人很多,官商军民都有。小门小户的行动被民间称为跑单帮,多是为了弄些钱贴补家用,了不起一次几十斤粮食而已商户的能量倒是大一些,可是因为路上卡点多,粮食赚头运到沦陷区的多是桐油、猪鬃之类的管制品。至于官面上的人,即卖利润高的管制品,又卖利润相对较薄的大宗商品。除去一部分人是出于因公抢购汽油、五金、棉纱等军需物资的需要,绝大多数达官贵人,纯粹只是为了赚钱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已。

  保安旅往黄河北岸运粮,事情虽然做的还算隐秘,可是动辄几十辆卡车组成的车队依旧瞒不过有心人。赵诚不打算去澄清这种误会,他和曹二宝暗中商量了一下,决定“将错就错”,把洛阳的粮食生意重新恢复起来。一来可以为运粮到太行山的行动打掩护,这第二么,从那些富户头上弄点钱,为赈灾活动增加一些经费。

  。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