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四、“联冯讨奉”与“联奉讨冯”_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倒戈深恶痛绝,势必要报仇雪恨。

  此战结束后,国民军势力达到鼎盛时期,他们拥有了40余万人马,并据有北京、天津、直隶、河南、陕西、甘肃、热河、绥远、察哈尔等大片地盘,成为军阀中最大的势力。但经此变动后,奉军张作霖、直鲁联军和吴佩孚势必联手对付国民军而使得他们将腹背受敌,总体局势对他们却是非常不利的。

  可叹的是,国民军内部也不统一,各派系之间争权夺利,比如在直隶被打下来之后,岳维峻的国民二军与孙岳的国民三军都想把直隶划入自己的控制范围,最后闹得不可开交,连冯玉祥也被夹在中间无可奈何。

  1926年1月,张作霖公开致电吴佩孚表示谅解,并提出联合对付国民军的问题。吴佩孚接电后立刻表示同意,并发自内心的回电痛骂冯玉祥:“从前冯玉祥倒戈,令我痛心;现在郭松龄的倒戈,想必你也是很痛心的。我生平最恨的就是这些反复无常的小人,现在我很愿意援助你。”由此,张作霖与吴佩孚一笑泯恩仇,从敌人又变成了朋友。

  在直系、奉系重新携手的压力和国民军内部矛盾纠葛的重重困扰下,冯玉祥再次以退为进,宣布下野。1926年1月4日,在把烂摊子丢给部下张之江、鹿钟麟等人后,冯玉祥途经库伦转往苏联参观学习。可惜的是,冯玉祥的退让非但没有改变张作霖、吴佩孚对国民军的切齿仇恨,反让国民军陷入群龙无首的被动局面之中。十日后,张作霖的奉军、直鲁联军、吴佩孚部相继在山海关、山东、河南等地爆发战争,这就是所谓的“国奉大战”。

  郭松龄兵败的时候,还有一支精锐部队原封未动,那就是他的死党、原炮兵旅旅长魏益三统率的第五军。郭松龄之所以未能将魏益三的第五军调往前线,主要是因为李景林已经背约投奉,为了防止李景林从背后偷袭,这才将魏益三部留在山海关一带监视李景林部。

  但魏益三不曾想到的是,郭松龄的失败来得如此之快,这下他的境遇就非常危险了。尽管张作霖表示不计前嫌,希望魏益三回归奉军,但魏益三最后还是南下保定投靠国民军,并接受了“国民四军”的旗号。

  由此,奉军的第一个讨伐对象便是魏益三的这个“国民四军”。在奉军发动进攻后,国民军鹿钟麟立即率韩复榘、佟麟阁、郑金声、孙连仲等部开赴滦州一带布防,防止奉军长驱直入关内,另外,宋哲元等部也在喜峰口等处出动,以牵制奉军的后路。

  在山东方面,直鲁联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张宗昌所部进攻尚留在鲁西南的国民二军李纪才部,另一路由直鲁联军向天津方向发起反击,力图夺回天津和直隶地盘。在鲁西南战场,由于吴佩孚的靳云鹗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