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九章 长安城外献俘,普天同庆_在大唐混吃等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诸将向李世民交还过帅令、将令后就开始了献俘之举。

  不错,李世民特意命人在此举办迎接大军的仪式,就是为了这献俘之事。

  想当初,唐境众百姓深遭突厥的迫害,临近边境的城镇总是处在突厥的恐吓之下,甚至就连长安都曾经险遭突厥的毒手。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结束了,就连东突厥的可汗,现在不也是阶下之徒吗。

  果不其然,在众将将颉利可汗押送到李世民跟前之时,引的那些在城墙或城外围观的百姓嘈声一片。

  “哈哈,刘哥,你看到没,那个脏兮兮的突厥人就是突厥的可汗,听说当初就是这厮下令打到的咱们长安…”

  “瞅见了,瞅见了,哈哈,陛下此举可真是让老夫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当初那些突厥人打到长安城外时,吓得哥哥我两三天都没敢出门,躲在家中瑟瑟发抖,就怕这些突厥人攻进城来。

  可是你看,这才短短几年的时间,当初那个耀武扬威的突厥可汗变成了什么样子,不还是老老实实跪在了咱们陛下跟前俯首称臣…”

  “有陛下这样一个皇帝,这可真是我大唐之幸,亏得老刘头还整天念叨着当初被那些突厥人吓得尿裤子的事…”

  …

  在朝堂文武与这些将帅寒暄过后,在城墙上的传令兵手中旗帜陡然一变,在旗令变换过后,只见从不远处的围观人群中又走出来一队将士。

  在这群将士中间,走着一个龙泰凤中的老太太,不错,她正是萧太后,如今的萧太后仍旧是一副华贵的打扮,手中还捧着一个木盘,上面摆放着一个由明黄色绸缎包裹起来的匣子。

  随同身边的将士走到距离李世民还有五步的距离时,就噗通一下跪倒在地,将手中的木盘高高举过头顶,口中大声喊道。

  “‘臣妇’萧氏拜见陛下,在陛下英明神武的领导之下,突厥平复,诸国俯首,天下生平,实乃苍天之幸,社稷之幸。

  为此,‘臣妇’特向陛下进献传国玉玺,愿我大唐国祚永存,千秋万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太后的这一番话在众百姓,甚至是满朝文武中间又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传国玉玺,哇,那东西不是早就消失了吗,没想到今天竟然重新现世。”

  “李晓,比起那传国玉玺,这老妇才是重点好不好,你年龄尚幼,认不出也算正常,那老妇乃是前隋的萧太后,没想到今日竟愿将传国玉玺拱手奉上,咱们陛下可真是…”

  “啊,什么,你说那个老妪是前朝的太后?

  那有怎么样,不还是老老实实的跪在了咱们陛下面前,不过她那句话说的实在没错,真希望我们大唐能够国祚永存,让子孙后代们也不必再畏惧于异族的刀锋…”

  周围的百姓,官员,甚至是前来一同观礼的儒生学子叽叽喳喳的嘈杂声一片,可李世民根本没有去阻拦的念头,耳边听到这些百姓的谈话,脸上的笑容迟迟不曾落下。

  经此一举,相信不会有人再议论他‘得位不正’的事情了。

  言归正传,长安城口是这么的热闹,在皇城内,有一处宫殿,里面的气氛却是充满着颓废与自暴自弃的味道。

  不错,正是太上皇李渊所居的寝宫,此时李渊正坐在龙塌上看着下方歌女的舞蹈,手中的酒杯一杯接一杯的往嘴里送,脸上的表情虽然充满笑意,但是眼神中却是充满了无尽的落寞。

  今日长安城外献俘的事,以及萧太后上献传国玉玺的事,老早就被传到了宫内,李渊自然也知晓,只是不知道他心中又会是怎样的想法了。

  话说两头,经过约摸一个多时辰时间,城外的迎接仪式已经结束,李世民与朝中文武也回到了皇城之内。

  比起这献俘之事,接下来的事情才是众人期待已久的事情,不错,正是该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