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二零章 公祭(上)_官居一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号,自然知道这两个字真正的含义……文臣有军功曰襄,不得善终曰愍。这两字联起来,即是说‘此乃一立有军功,不得好死的文臣。’要说这是对胡宗宪一生的概括,似乎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这是礼部和翰林院的人,反复权衡后的决定……他们既不愿意得罪沈阁老,更不愿意得罪徐阁老,便用这个谁也挑不出毛病的‘公正评价’,让哪边都挑不出毛病来。然而这个美谥泛滥、谥号贬值的年代,此等不带感情的平谥,本身就是一种贬损,让皇帝如何拿得出手?

  隆庆将奏本打回内阁,命有司再议,为了避免某些人阻塞言路,蒙蔽圣听,他还特意下旨,命在京官员,乃至各省地方官,也可以提出各自的意见,务必给胡宗宪一个,禁得起历史考验的评价。

  朝野上下都看出来了,皇帝这次是铁了心,要和内阁对着干了——然而大部分京官仍不看好隆庆,认为就像他之前数次和内阁对抗,最后无一不是皇帝以低头认输为结局一样,这次的结果,也不会有两样。

  虽然京官大都缄默着,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从南京、从东南数省,八百里家里传来的奏本,却向雪片般的飞到司礼监!对于给胡宗宪定谥一事,东南的官员士绅,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积极。他们纷纷借此机会,公然为胡宗宪讼冤,也第一次将东南官民对胡宗宪的真实感情,展现在天下人眼前。

  有南京兵部、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等八大衙门,以及江浙一百余名官员联名上书为证:

  ‘臣等诚惶诚恐、顿首恳乞圣主酬勤报功,以隆盛典,以快公论事。臣切惟天下不患无英雄豪杰,而患无以鼓舞之;人君不患无爵禄名誉,而患无以善用之。我国家功令,凡首功一级以上,增秩有差,赐金有差;其中有平一贼、复一城者,即赏以延世,爵以通侯,所待功臣亦不薄矣。然亦有矢心报主,保大定倾,功成再造者,却含冤蒙垢、不得伸张,此其为人心之抑郁,亦盛朝之阙遗,非浅鲜也。臣等素慨於中,义不容隐,为皇上陈之,伏惟圣主垂听焉。’

  ‘嘉靖时,歼民外比,倭寇内侵,东南盖岌岌也,先臣少保胡宗宪,以监察御史而定乱,使数省生灵,获免涂炭,其功亦岂寻常耶?时当五峰桀骛诸岛,各拥数万,分道抄掠。督抚总兵,俱以无能论罪,朝廷悬万金伯爵之赏!若无宗宪悉力荡平,则堤防不固,势且滔天,其究莫知所底止者。独不见宋人西夏失守,如折右臂,纵以韩、范之威名,先後经略,卒不能制。元昊之稽首者何也?狐免之窟成也。是宗宪之用奇设间,似不在韩、范之下。今黄童野叟,谓国家财赋仰给东南;而东南之安堵无恙,七省之转输不绝,与九重之南顾无虞者,宗宪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