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九章 徐州出兵_乞活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主将帅旗,上书“桓”字,堡寨中厅两张几案,几样小菜,两壶酒,两人对坐,身穿铠甲的甲士在厅外巡视,门口四名武卒按刀把门。

  上首身穿一套黑色铠甲,没带头盔,只有一个璞头包住头发,腰间刀连鞘放在脚边,黑色短须显得稳重,脸庞清俊,不似一个领军将领,穿着铠甲也像一个饱学儒士,这人正是桓旦,东晋徐州兵马都督,兼领淮泗水军都督,与桓旦对坐的是徐州太守刘北圣。

  桓家和刘家都是晋国南迁时跟随一起南下的北方世家代表,和把持东晋朝纲的王家称为北三家,晋国迫于胡人迁都建康,作为原先的北方大家族,要在偏安的南方获得足够的利益,必然要侵犯原先的吴地世家利益,王家、桓家、刘家把持朝纲,以大义名分用官位获得在国中地位。

  南方世家又以陆家、顾家和新兴的贺家为代表,成为南三家,虽说在朝堂上南三家的官位系统没有北三家强,但在地方上南三家却是联合南边吴越家族抱成一团,一是避免被侵害利益,二是能够以地方挟持东晋朝廷,保住自己的固有势力范围,两系自晋国迁都建康就明争暗斗了几十年,互有胜负。

  南北官僚集团的内斗,也制约了东晋收服失地的行动,从祖狄北伐失败就能看出东晋的偏安之心,作为北方家族的两个代表人物,桓旦和刘北圣可以说是桓家和刘家的支柱之一。

  桓旦自由熟读兵书,其父桓桉历任徐州太守,定西将军,军政一把抓,可谓北方世家地方势力第一人,在后赵石氏最强的时候几次南下都在徐州折戟沉沙,将徐州经营得铁桶一般,十六岁就有名士之称,桓旦不愿入朝为官,出仕就在徐州,此后接过徐州兵权,在徐州练兵三年,以弱冠之年领一万新练兵,五千水军,挫石虎两次南下企图,后官拜徐州兵马都督,定北侯,兼领徐州水军,成为东晋北派举足轻重的人物。

  刘北圣年纪比桓旦大四岁,时年三十八,为徐州太守不过短短三年,不过治政地方能力十分突出,原徐州太守桓桉年老辞去太守一职,回到建康任九卿之一的太仆,刘北圣以三品光禄大夫身份接替太守一职,为北派牢牢把持徐州。

  桓旦慢慢的喝了一口酒,说道:“此次出兵人数不宜过多,不然青州登州地方势力必定会恐慌,以为我们是要趁机收复失地,但兵少了,要想接应北面冉魏,对锐气正盛的东胡,只怕效果太差,丞相派人过来说是见机行事,我看很难,失去冉魏在北面顶住胡人,我们就要直面东胡的进攻,我向丞相上书,想从徐州出兵,下沂州连衮州,将防线撑到黄河一线,殊不知丞相直接回了一句‘黄河不可守’,拒了我的出兵建议,现在就让出兵接应冉魏突围的军队和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