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九章 做事太毛躁了(更新完毕)_我为国家修文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来。

  过了没多久,姚嘉莹就从隔壁出来了,手里捧着一个不大的檀木盒子。

  她将盒子放在茶几上,往向南面前轻轻一推,轻声说道:

  “就在这里了,你先看看情况。”

  “嗯。”

  向南伸手将这个檀木盒子移到面前来,然后将盖子慢慢打开——

  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件已经裂成了七八片的紫砂壶。

  跟之前姚嘉莹描述的差不多,这是一件现代工艺品。

  紫砂壶,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苏省宜兴丁蜀镇。

  紫砂壶是用于泡茶、煮茶的。

  用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是举世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泡茶色香味皆蕴”,“暑月夜宿不馊”。

  紫砂壶的外形有很多种变化,比如光壶、花型、方壶、筋纹型、陶艺装饰壶等等,紫砂壶的可塑性强,就决定了可以把紫砂壶制作成你想做成的任何形状。

  由于紫砂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近年来,紫砂市场行情不断看涨。

  在拍卖市场上,自近代紫砂大师顾先生的作品“相明石瓢壶”,在2010年以1232万元的价格成交之后,紫砂壶无疑成为近年来艺术收藏市场的一大亮点。

  到目前为止,顾大师制作的紫砂壶超过千万元成交价的已有8件,价格最高的“提璧组壶”(共计11件),成交价更是高达万元。

  紫砂壶收藏热度升温,大师作品价格不断攀升,甚至出现百万元难求一把大师壶的局面。

  一些当代紫砂艺人的作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已经超过了很多明清时期的老壶。

  “客户除了要求用金缮修复工艺来修复以外,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吗?”

  向南细细地察看了一遍这把紫砂壶的碎片,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这才抬起头来,看着坐在左手边的姚嘉莹,问道,“比如说,要不要锔瓷?”

  锔瓷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修补器具技艺。

  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钉,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

  与传统锔瓷技艺不同,金缮修复工艺则是不需要在器物上打孔、做洞,而是用生漆做粘合物,将破损的器物修补完整,最后在修补的部位涂抹金粉,使缺失更为明显。

  如今,在华夏国内,经常有修复师会将锔瓷工艺与金缮工艺结合在一起,以扬长避短。

  “这个……他没有特别交代。”

  听到向南的问话后,姚嘉莹明显愣了一下。

  你还会锔瓷?

  锔瓷工艺的要求,可比金缮修复工艺要难掌握得多了。

  因为陶瓷器物的厚度不同,在锔瓷工艺中,如何把握好打孔深浅就成了关键。

  力度掌握不好,一不小心就可能将孔打穿,损坏器物。

  再一个,锔瓷工艺在陶瓷器物上打孔,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对器物本身造成了二次伤害,一般情况下,文物修复师是不会采用这种修复手法的。

  当然了,现代紫砂壶,价格再贵,也不是古董文物,最多也就是具有收藏价值罢了。

  见姚嘉莹对客户的需求不清不楚,向南的脸色一下子严肃了起来:

  “去问清楚。”

  紫砂壶原本的用处就是泡茶的,如果这位客户只是拿它当泡茶的器具来使用,那就必须要锔瓷。

  如果单纯使用金缮修复工艺来修复这把紫砂壶,等到客户拿回去之后,用热水一泡,金漆粘合部分很有可能就会破损。

  如果真是这样,那岂不是坏了名声?

  连客户拿这紫砂壶做什么用途都不问清楚,这姑娘的做事态度,真是——

  太毛躁了!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