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49章 汇市与怡置系_崛起香港194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纽璧坚在离港之前,反复强调他“热爱香港”。

  有人估计,纽璧坚说的是实话,怡和系大举进军海外,是凯瑟克家族一贯的主张,作为薪金主政者的纽璧坚,只是秉其旨意执行罢了。怡和集团在港实力锐减,是海外投资不顺的结果。

  纽璧坚下台,舆论的焦点渐聚在接任者西门?凯瑟克身上。

  西门1942年出生于英国温切斯特市,他与曾任怡和大班的叔父约翰一样,少年时进入全英著名的伊顿公学念书,毕业后进入世界名校剑桥三一学院。西门不愿念书,他只读了一年就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葬礼。他躺在棺材中,由同学抬出校门――从此永别全球学子都向往的剑桥大学。西门的玩世不恭,惹得他父亲威廉暴跳如雷,认为他“孺子不可教也”。

  西门于1962年加入怡和公司,在海外的分公司任职。1982年年初,西门调回香港,同年出任常务董事。他说服其他董事,频频向纽璧坚发难。西门如愿以偿坐上大班尊位,成为凯瑟克家族出任怡和大班的第五人。

  已过不惑之年的西门?凯瑟克,不再是年轻时的纨绔子弟。但他是否有能力统治一港最大洋行?不少人提出这个问题。

  西门?凯瑟克尚未正式上台,港版英文《亚洲华尔街日报》就以“对怡和新大班来说,战役才开始”为标题,报道怡和高层变动及未来。

  西门?凯瑟克接下怡和置地的管理大权,又接下前任留下的累累债务。

  怡和置地两家公司的一些股东并不认为西门?凯瑟克拥有回天之术,选择抛售怡和和置地股票的股东不少,而愿意接盘的人不多,这造成了这两家公司的股价持续下跌。

  西门?凯瑟克本想马上出台“自救及偿还贷款”一揽子计划,即出售海外部分资产,以及在港的非核心业务。

  李华龙根本没有西门?凯瑟克施展才华的时间,没过几天,他就主动出击了。

  在香港,素来有这么一说:“未有香港,先有怡和。”

  怡和洋行1832年在广州成立,创始人是大鸦片商渣甸与马地臣。

  香港开埠后的1841年,怡和将总部迁往香港,是19世纪香港四大洋行之一。

  1855年,渣甸的侄女婿威廉?凯瑟克来华为怡和工作,渐爬上怡和大班之位。百余年来,凯瑟克家族共有5人任怡和大班,该家族控有怡和10%~15%股权,为第一大股东,怡和也由此被认为是凯瑟克家族的基业。

  新华夏成立后,怡和在华资产损失在1000万英镑以上,这在当时是一笔浩大的数目。

  怡和高层一直对GCD政权持戒心,奉行“获利在香港,发展在海外”的方针,海外分据点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尤其20世纪70年代,怡和对香港信心渺茫,大力拓展海外业务,收购英国怡仁置业、夏威夷及菲律宾糖厂、中东TTI石油和南非雷民斯公司。战线太长,回报率低,资金枯竭又不得不出售。

  以李华龙为领头羊的华资财团趁势急剧扩张,怡和这只老狮子愈显沉沉暮气,渐不敌这批虎气生生的华南虎了。

  怡和系包括最大的两家公司是怡和和置地,拥有中区黄金地段大厦物业、数十件间超级市场及精品零售连锁店等。全系论控股地位,怡和最显;若论资产,置地坐大。故而怡和系又称怡置系。(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