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三章 饥饿为料,河边论鱼(2)_粤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说了,嘿嘿……”

  给纤绳遗址及说明文字拍了好些照片,程子华可算是如林佳茵所愿,往出口方向走去。边走边看照片边说:“我们家……比麦希明家出去得要早多了。建国之前就出去了。我爷爷的爷爷是送出去读学位的,然后一直在那边生活,他那辈人受尽了歧视,但也利用了时代的差异做了些生意,赚到了些资金。后来有些科学家要回来,我家在中间也出了一些些微力量。只可惜他自己身体不好,不能回来。而我,就成了承载他们希望的人……”

  明明说得挺平淡的,林佳茵心里却荡起了涟漪,脸蛋都开始发烫了,素来伶俐的口齿这会儿很是滞涩:“所以你是为了长辈遗愿而回来的?”

  出乎意料之外地,程子华摇了摇头,说:“不完全算是。我回来主要还是为了研究美食……我走遍了全世界,还是中华美食最为错综复杂,难度最高,让人最有研究的欲望。”

  林佳茵忽然很严肃地道:“那你完了。”

  程子华缓缓地冒出一个:“?”

  林佳茵说:“恐怕你这辈子的研究范围,都只能放在粤地了……”

  原本只是抖个机灵,没想到程子华眼神一阵乱闪,缓缓露出一个意味复杂的笑容:“是啊。我早就这么觉得了……”

  绿道四公里的出口点在半山上,上坡缓慢下坡快,也就走了十来分钟,一条短小的商铺街出现在道路两旁。简易的小花车,头顶带凉蓬。带着斗笠,用薄丝巾围着脖子和半张脸的村妇守在小车后面,笋干、鱼干、山草药,不一而足。商户们招揽生意的声音此起彼伏,虽然他们热情无比,奈何货物平平无奇,扫了一眼,兴致缺缺的林佳茵忽然嗅了嗅鼻子,“好香……”

  循着香味走过了摆摊车夹道,尽头是两三间真正称得上商铺的小店,白墙青瓦,修古如新,每一间也不过巴掌大小,已称得上是此间豪户。

  一个肤色发棕的青年,带着鸭舌帽,穿着人字拖,站在最南端的小店门口,用一个单头小炉子煎一锅小冬菇。那冬菇不过比纽扣大一点点,外皮色泽深黑,里面雪白。就着锅底的一点点油花,青年用个木头锅铲,时不时地翻两下,随着他翻动的节奏,香味一阵浓似一阵。

  看到有客人模样的人走近,青年动辄堆笑:“自家种植的袖珍冬菇,不买都来尝尝了……”

  天色已晚,理会者寥寥。

  林佳茵走了过去,青年抬起头来,看到她,又热情招揽生意道:“自家种的冬菇,靓女,来试试味道啦?”

  一边说,一边拿起手边的整齐摞着的一次性碗,铲起几颗冬菇放在碗里,从2元店里量贩的塑料牙签筒里抖了些许芝麻洒在冬菇上,再从另一个同款不同颜色的牙签筒里倒出几根牙签插好,笑盈盈地双手递到林佳茵面前。

  香味越发浓郁,林佳茵眼睛还在发愣,手已接过了小碗。同一时间,耳边传来程子华的说话声:“给我也试试?”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