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一章 豉油成膏,煮肉肉香(2)_粤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麦希明落落大方地对视着,郭霭笑着说:“实不相瞒,当时答应了程总监的时候,他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你们家的背景,我也就存了这份小心思。在这之前,我也悄悄地去光顾了几次,做了一些小速写。你们来看看?”

  她又打开了另外一个文件夹,画纸上的情景栩栩如生,赫然在目。林小麦看了两张,突然惊讶地叫道:“佳茵,这不是你吗?”

  画纸上的林佳茵正在阿茂牛腩粉店里招呼客人,眼神灵动,樱唇挂笑,亮眼迷人。程子华喜不可遏,狂笑起来:“哎哟,画得真像!”

  郭霭笑着说:“真是对不起,刚才考验了一下对方。你知道,我们搞艺术的,要么就呆在画室里闭门不出,一出门,经常会被掮客坑蒙拐骗。时间长了,就容易落下些怪毛病。我在这儿朝大家赔罪了。”

  说罢站起身来,就要施礼。众人纷纷还礼,林小麦扶着郭霭坐下,说:“好好吃饭,好好吃饭……哎呀突然扯这些干什么呢。霭姨,这道梅子排骨,也算是家常菜里的家常菜了。是什么原因可以让它登大雅之堂呢?”

  整理了一下情绪,郭霭和声道:“靓女,那我又想要问问你,梅子酱是什么时候才有的?”

  不等林小麦回答,反倒是程子华面露微笑,自信地说:“梅子,不是很古老的中国水果么?在《三国演义》里,就有曹操煮酒论青梅,又有‘望梅止渴’的典故了啊。那都是公元200年时的事情了,龙龙而狗啦。”

  摇了摇头,郭霭不置可否,声音淡淡地说:“曹操,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程子华眨眨眼睛,眼底闪过一丝疑惑:“北方人啊。”

  郭霭说:“我问的,是岭南的梅子……岭南,是不产梅子的。最南边的梅子,有记载的是粤北和湘南交界处的梅关。梅关的梅子味道极酸,个头也不大,属于梅中劣品。直到民国那会儿,坪石先生大举北上,带去了嫁接技术,才改良了那里的梅子。”

  “后来战乱平息,他们逐渐南迁返回莞城、洋城。也就把梅子酱的制作方法带了回来。人离乡贱,物离乡贵,那时候梅子酱是矜贵货,有那些摆谱的阔佬,用梅子酱来乱搭。不管是吃面还是吃饭,都要捞一勺梅子酱。也不管蒸鱼还是煮肉,也放一勺梅酱……还有煮酸梅汤的,也加梅酱。我们家的老人家说,那味道真的是,你阿爷叫你个仔——好孙(酸)啊好孙(酸)!”

  林佳茵适时乖巧送上高帽子一顶:“巢家风雅有品味,肯定不会做这么暴发户气质的事情吧?”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郭霭果然很高兴,笑眯眯地说:“我们的老人家,发现了梅子酱最适合搭配了排骨来清蒸,梅子酱酸味爽口,正好化解了排骨的肥腻,突出了肉香。不光是排骨,其实搭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