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急就章法,权宜之计_粤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好好,爷爷不说了,快去煮竹签。我去收拾整治一下那些黄瓜。”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林小麦消毒好了签子,整理清除干净,麦希明帮着她用洁净毛巾擦干水分,拈在手里,开玩笑般说:“不愧是海黄一两黄金万两里的海南花梨……就算是新木也致密坠手。如果有老的,收一块回去倒是不虚此行……”

  白了他一眼,林小麦撇撇嘴:“老板你长得美也就算了可别净想美事啊,这年头,谁家就算真的有老料子,也都留起来当传家宝啦!沿着西江下游另一个大镇子,就有红木家具行市……西江水道上游是云贵高原,离缅甸、越南也不远,自古以来,出好木。任是谁有点儿见识的,都晓得待价而沽呢。”

  梁伯道:“好了,黄瓜阴干了,用签子穿上,记得三签六洞过,一签怼穿肠。然后就上盐入坛吧。东南角是放瓮子,用透明玻璃瓮,别用粗陶瓮。粗陶厚实吸热慢,用透明玻璃瓮吸热才快,加上海南花梨签为‘骨’,可以在一天之内做好黄金脆瓜。幸亏这次是小批量的做,多了,就不能用这法子了,成本高,也不存这许多透明玻璃瓮。原本就是从前为了应付某些挑剔客人想出来的法子……没想到今儿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

  梁伯说的没错,相比起那几个不过二尺高,一尺宽的透明玻璃瓮,东南角那几个有了岁月痕迹,甚至厚厚的漆都裂开了铁线纹的黑陶瓮,个头巨大分量足。麦希明轻轻敲了敲瓮壁,“里面是空的。”

  林小麦忙着一层黄瓜一层熟盐地铺入玻璃瓮,头也不抬地说:“做咸酸始终是个辛苦工。如今爷爷的几个子女都成家立业,城里的那两个大伯伯,孙子都有了……最小的见湖叔叔的孩子们,你也见到了。儿孙满堂生活无忧,现在农村里又买好了新农保,生活健康都有保障了,还不安享晚年么?”

  麦希明还想要说什么,梁伯过来边帮忙边说:“大妹你只说对了一半……还有就是现在吃咸酸的人越来越少啦。都讲究健康,说我们这些土东西有亚硝酸盐……辛苦也没什么,卖不起价来又卖不上量,索性就收山不干了。当年我跟着师傅,在十三行码头上跑腿送货,一上午总得送出一二百份的各色咸酸,那些有钱殷实人家吃的自然是黄金脆瓜麒麟菜这些贵价货,也有一般般的买一两酸豆角回家送白粥……就连出洋水手开船之前,也都囤两缸酸菜在船上。现在?哪里还有这支歌仔唱?”

  三人齐心合力,麻溜利索地把黄金脆瓜统统入了瓮,接下来梁伯说,还得每两个小时来看一看,就跟照顾刚出生的小婴儿似的照顾这几瓮宝贝,丝毫马虎不得。走出院子,夕阳西垂,村子里炊烟袅袅,各色不同的饭菜香味从四面八方一起飘来,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