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二章 衣锦_锦衣卫之高武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语气不卑不亢,余子俊站在马车旁傲然而立。

  “徐大人不必客气,上来一叙。”看刘启隆的态度和善,余子俊也不犹豫,径自上了马车挑帘而入。“不知姑娘在此,在下失礼了。”车内狭窄,徐子俊拱了拱拳对心儿见过礼后这才这了下来。

  “不知大人此次前来,是有合适要办。”余子俊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严谨,所以一上来就直奔主题,也没有对着刘启隆阿谀奉承。

  “其实说起来,本官其次只是回乡省亲罢了,没想到会让沿途的官员多有误会。”“哦,大人是长安府人?”这到是让余子俊有些惊讶,从未听说过这位都指挥使还有亲人在世,就连朝中的附历上都没有记载。

  “不错,当年家父怕牵连家小,所以对外声称爱妻病亡,其实家母与其他兄妹尚在人间。”刘启隆身为千户的父亲早已阵亡,但母亲张氏却还尚在人间。

  前些年其父升任锦衣卫千户,就把母亲安排在了老家并未让其跟随,而是单独带着刘启隆上了京城,对外更是声称妻子早已病亡。

  “难怪。”对于刘启隆父亲死亡的原因,余子俊大概知道一些,当年能够升任千户,其实也是权力下的一颗棋子,最后终究是死于非命。再看眼前的刘启隆,余子俊不仅感叹。

  可能当初的刘父也不会想到,自己唯一带出的儿子,会成长到如今的地步。

  “既然如此,那下官就不打扰了。”知道了具体原因,余子俊就想告辞,一来他并不想与刘启隆有何交际,二来对方与母亲多年未见,想来此次回家省亲心中也是焦急万分,自己也不便打扰。

  “余大人稍等,听闻余大人上书提议在北境边关建造边缄?”

  边缄,也就是明朝时期建造的明长城,又称之为边墙。余子俊曾多次上书建议在北境边关建造边墙与屯堡,用于防范鞑靼人的进犯,但是却遭到了朝臣的反对,朱祁钰也在犹豫之中。

  “不错,延绥、甘肃等地时长遭受鞑靼人的侵略,河套地区的寇乱已近成灾。每次对方来过后,百姓家园被毁,颗粒无收,数年心血毁于一旦。”见刘启隆提到边缄问题,余子俊也不急着离开,坐下后滔滔不绝的说起自己的想法。

  北境边关过长,地势平坦,又无任何阻拦,所以一直是鞑靼部落侵犯的重要目标。每次他们都会小股出动,分多个方向同时进行掠夺,一旦见到明军就即刻撤离,等军队走后又继续返回。

  对于这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并且拥有无数良驹的“盗匪”,明军将士都痛恨无比,只是可叹马术不精,胯下马匹也非良驹,次次都让他们得以逃脱。

  余子俊提议以榆林镇为中心点,建造东起清水营、西到花马池,预计全长一千七百华里的延绥边墙。再构筑黄甫以西至定边营一千二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